三棵老香椿树和三名县级干部的故事
在河南省濮阳县挥公大道中段(县林业局对面),有一个面积只有0.36亩小院,从外表看,小院并没有什么特色,只是濮阳县南关家属区里面一个很平常的近40年的老宅院。然而,就在上个月笔者去采访的过程中,却偶然发现了一段深情而传奇的故事……


走近老宅,这片古老斑驳的老民居被笔直高挺的高楼大厦环绕着,灰白的老墙凌乱地立在那里,但是几棵郁郁葱葱高大的香椿树却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地呈现眼前,苍老的年轮雕琢着岁月痕迹,深绿色的枝蔓,在高处凝望着红尘阡陌。循着香椿树我走进一个老院,只见一棵最大的香椿从小院屋内生长出来,巨大的树冠覆盖着整个院落,就像一把巨大的保护伞,为庭院遮风挡雨。
这个老院的主人叫王云卿,是濮阳县公安局原副主任科员、总会计,老伴是濮阳县财政局退休干部。王云卿祖籍是清丰县古城乡人,70年代,由清丰县调入濮阳县公安局,一直居住在当时的濮阳县胡村乡赵楼拐村。上世纪1979年单位为了照顾王云卿的家庭生活,在南关的苗圃,给他们一家八口人分配了这个面积不大的小宅院。
1980年春天,房子终于建好,但也花光了王云卿夫妇的全部积蓄。王云卿虽然是会计出身,但他非常热爱绿色植物,房子建好后,就在房前屋后种植了很多花花草草。


王云卿夫妇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为记录孩子们的成长,他特别用心的在院子里面种了三株香椿树和三株石榴树。并为每一颗香椿树起了一个有意义的名字---正直,进取,为国……香椿树代表着三个儿子也是王云卿对三个儿子的期望。石榴树代表着三个女儿,希望她们平和,秀丽,温婉……
之所以种三棵香椿树父亲的意愿就是希望三个儿子能像香椿一样,健康茁壮成长,将来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同时香椿是一个吉祥树:雨前椿芽嫩无比,雨后椿芽生木体,清朝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康有为也沉醉于香椿的芳香中……香椿树全身都是宝:根部能入药,躯干能做栋梁,椿叶还是时令美味。

当时王云卿家里子女多,夫妇工资也不高,又没有耕地,粮食定额不够吃,一家八口人吃饭都是问题。三月八,吃椿芽,每年春天两口子采摘很多香椿叶子,洗净储存用香椿叶子配上玉米面做一些充饥的面饼,然后再做一锅香椿汤,一家人在清香茵郁的香椿味里平淡幸福快乐地生活……
每到香椿花开,满院子充满了清香的味道。王云卿夫妇还经常把采摘下来新鲜的香椿叶子,送给周边的邻居。生活在小小胡同里面的人们,每一年都能吃到最新鲜的香椿叶,邻里之间相互帮衬,生活的非常融洽欢乐。
岁月如歌,时光如梭。转眼,三个儿子长大成人,都参加了工作,院子里面的香椿树也枝繁叶茂,长成了参天大树。
生活好了,一家人都搬到了市区居住,院子里面的花草树木就成了院子的主人,守护着这所温情的小宅院……这一晃,就是40年……
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的全国战略,中华大地打响了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战。
濮阳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自然成为政府和有关单位帮扶的重点。今年五月份,在濮阳市文联的安排下,市书画院成立了精准扶贫书画艺术装裱培训中心,但是由于经费有限,一直没有合适的培训基地。
后来,在一次调研中,任职于濮阳市文联副主席的王濮方猛然想起了这个老院,于是就协调联系在这个院子里面建立了濮阳市精准扶贫书画艺术装裱培训中心濮阳县工作站。

而,王濮方正是王云卿的二儿子。
11月初,笔者因工作需要前来采访濮阳县精准扶贫书画艺术装裱基地,透过王濮方才了解到了这所院子的三棵香椿树和三个县级干部的故事。

如今王云卿的大儿子在濮阳市住建系统工作,现为正县级干部,也算是继承了父亲的趣向,多年从事城市园林绿化,二儿子在市文联工作,三儿子在市直卫生系统工作,都是县级干部。三个儿子成为各自工作领域佼佼者,没有辜负老父亲的期望。
二儿子王濮方现任职濮阳市文联副主席(正县级后备干部),濮阳东方刀书画艺术创意人,也是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2017年3月,为了把王氏刀书画更好地发扬光大,传承下去,王濮方按照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要求和建议,在濮阳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30多万在老院建设二层楼房,一楼为濮阳县王氏刀书画艺术展览馆,二楼是濮阳市精准扶贫书画艺术装裱培训中心濮阳县工作站。

小院种了三棵香椿树,培养出来三个县级干部的故事在当地传开,街坊四邻也争相效仿,纷纷都在自己家里面种植了香椿树,希望香椿树能够给自己的家族带来平安幸福!


2015年春天,濮阳某公园在前期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听到了这三棵香椿树的故事,为了体现公园的历史沧桑感,准备出价20万元购买这三棵香椿树。但是王家三兄弟对这三棵香椿树有很深的怀旧情怀,没有答应他们的要求。
现在每当艺术创作遇到瓶颈的时候,王濮方总喜欢一个人来到这个院子里面,抚摸一下老树干,轻轻地感受老香椿树的呼吸,记忆儿时在树底下的欢乐时光。用不忘初心的态度为自己的艺术和人生汲取更强大、源源不断的力量和养分。

王濮方也希望通过三棵香椿树的故事,唤醒周边的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绿色花木,善待环境,为濮阳市申办国家级森林城市贡献每个公民的光和热。

人间自有真情在,一枝一叶总是情。濮阳县这个再普通不过的小院,发生的这个让人回忆和温暖的故事,虽然简单,却体现了一个家庭和一个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家国情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也许只有我们回到最初的地方,回到最真实的自己,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远……
